3層面揭開閱讀的意義



大家必定曾有過一個疑問:為什麼我小時候很享受閱讀,可以半夜看兩個小時金庸小說不會累,現在卻沒法翻動任何一本書?難道是我們隨著年齡增長而失去了耐心?

主要原因還是科技使然,面子書資訊墻上的文字麻木了我們閱讀的本能,對我們而言,所有的讀物都只是在眼前被劃過去的信息,就算看書,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一頁一頁慢慢看,而是如滑手機般快速翻過去,兩分鐘后,就會像關上面子書app一樣蓋上那本書。

至於看到了什麼,理解了什麼,就不重要了,因為就如滑手機一樣,閱讀變得沒有目的,所有資訊的流入都是被動的,我們已經漸漸失去主動學習的能力。

可以想象一下,這種現象如果持續發生在我們的後代身上,未來的人類遲早完全失去學習能力,那麼距離人類滅絕也是時間的問題而已。

說得有點誇張了,但現在我們所能做的,就是重新學習正確的閱讀方法。

《經紀人》有一篇文章,說明了有關閱讀的三個層次,分為「理解」,「連接」,和「重新架構」。雖然只是簡單的三個概念,但如果做到的話,可以讓我們重新找回閱讀的理由——學習新知。

理解你所看到的


現代人的我們最大的問題,就是不知道自己在閱讀什麼,我們現有的閱讀步驟通常是:打開app,看文字,關上,再看下一堆文字;至於我們看了些什麼,通常都是「隨意」,也就是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。

也許有人會說:有啊,我有在理解看到的文章,一個小時內我已經在面子書看了十篇文章,算是有在閱讀吧?

或許有,也或許沒有,雖然我們平均每天看上百條網貼和文章,但這些資訊最後只會變成腦中的「印象噪音」,也就是思維的雜訊,看越多,腦部思緒會更混亂,就像把所有的材料都丟進大鍋子中不斷翻炒,結果就是一堆不能吃,無法分辨的雜燴。

具體的說,我們無法運用我們學習到的新知,因為我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學了什麼,這些資訊也沒有被「結構化」,當我們要利用到的時候,根本沒法在印象噪音中抽取知識。

第一層面,我們要理解自己所閱讀的文字想要表達什麼,每一篇資訊都有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,就算只是無聊的網絡貼文「今天感覺很鬱悶!」,也會有想要表達的東西(「快點來關心我!關注我!」)。所以首先我們要先知道,「到底你想說明什麼?」,一篇及格的文章,通常會在一開始就說明這篇文章所想要表達的,我們可以循著這條線索閱讀下去,通過內容理解「為什麼作者會這樣說」,這樣我們就能夠最低限度的了解文章的內容。

最重要的是,不要陷入已讀文章的「數量迷思」,你一天看了幾百條網絡信息,其實沒有什麼意義,因為你也不會記得,只會增加印象噪音的厚度而已,寧可篩選重要,高品質的文章來看,至少可以學習到,并放在腦中的書架上,需要用到時不會被噪音所屏蔽。

閱讀的速度也盡可能的放慢,原本不需要特地說明這點,但現在的我們實在需要鍛煉耐心,慢慢消化所看到的資訊,而不是一瞟而過。看完了之後,別急著打開下一個貼文,而是嘗試把剛才看到的新知套進現實生活中,或是運用想象力具體的給自己舉個例子,有了「親身體驗」,想要忘記都有點難了。

與現有知識連接


很多人看了一大堆文章,自認為學了很多東西,但過了幾個星期,遇到狀況時卻無法套用「所學到的新知」,這是因為他們無法通過連接「載入」那些資訊。

學習就像為電腦安裝新軟件,只是安裝在腦袋中的軟件「路徑」非常重要,比如,當你看了一篇有關電腦程序語言Kotlin的文章,假設學到了新東西,首先必須安裝在Kotlin相關的路徑內(C://programfiles/kotlin/),當你遇到狀況的時候(正在編碼時),腦袋會自動載入kotlin文件夾,裡面的資訊就會隨著浮現。

人類腦袋的運作方式也是靠「連接」,當你學到了新的折紙飛機方法,必須把這種新方法與自己原有的舊折紙飛機方法「連接」在一起,在你折飛機逗小孩的時候才會想到「對了,我之前學到了新的方法」。相對的,如果一切都丟進印象噪音中,你只會想「啊,我之前似乎有學到新的折飛機方法,但想不起來」。這還算是比較理想的情況,實際上放進印象噪音的資訊,通常都是被遺忘掉,等同當時未曾閱讀過。

重新架構你的學習結構


第三層面的「重新架構」,另一種說法就是「內化」,把新知識變成舊知識,完全結合進腦中(和生活中),比如通過理解學到的攝影技巧,通過連接結合進自己原有的攝影技術中,然後經過重新架構,也就是不斷運用在生活中,使用新技巧進行攝影練習,習慣了之後就會形成內化。這才是學習的基本意義—運用到生活中。

內化的形成其實並不陌生,所有進入我們腦中的任何觀念都有可能隨時被內化,每天看到的電腦資訊和廣告,都在不自覺中被內化,影響了我們的性格,價值觀等,只是這類的內化是被動的,不一定是我們所想要的。一拿到相機就自然會拍攝,和看到快餐店招牌就想要吃油膩的食物,完全不同概念。

要主動內化知識,而不是被內化資訊影響。

兩種閱讀的動機


閱讀的目的有很多,通常分為兩種——學習和娛樂目的。看小說,漫畫,笑話等,都是屬於娛樂性質的,而看教科本,說明書,字典,教學文,目的是為了學習。在閱讀之前,應該要了解自己的目的,如果知道自己只是在放鬆娛樂,就不需要運用任何閱讀技巧,只需要躺在沙發上或趴在床上,旁邊放一杯咖啡,把所有文字隨意瀏覽過去就算。

但如果有學習目的的,閱讀就必須費勁了,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學到什麼,給自己一個目標,然後通過三層面來理解,連接,內化所看到的知識,才能夠物盡其用,而不是浪費時間騙自己,過了一頭半個月,什麼都不記得。



(照片取自Pixabay)

Comments